澳門.議事亭前地.大三巴牌坊(聖保祿大教堂遺址).澳門必逛景點巡禮
除了這是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景點之外,前往大三巴的路上,更會經過議室亭前地、玫瑰聖母堂、中葡友誼紀念物,途中可以看到不少的歐式建築與文化遺址,而大三巴牌坊的旁邊又剛好是大炮臺,一天下來,幾個澳門的著名景點就盡收眼底,非常推薦第一次來澳門的朋友一定要來逛逛。
從氹仔區要到達大三巴很簡單,同樣搭乘免費的穿梭巴士即可到達「議事亭前地」附近步行約10分鐘內的站牌(新濠天地、新濠影匯、銀河飯店、永利皇宮都有,可以在飯店詢問一下,確定一下上車地點及發車時間)。
搭乘穿梭巴士前往澳門半島的路上,會經過西灣大橋,這是一座跨海斜拉橋,且是全球首座預應力混凝土雙層主樑斜拉橋、全球最大跨度的雙層混凝土橋樑。大橋總長2,200米,寬28米,有上下兩層車道,平時下層車道是不開放的,只有當澳門懸掛八號以上風球時,上層橋面關閉時開放通行。
兩個85米高的雙拱門設計橋塔,代表澳門的英(Macao)、葡文(Macau)首個字母「M」。而羅馬數字「III」以及阿拉伯數字「3」,代表此橋是澳門的第三條澳氹大橋。橋墩外觀呈弧形,以寓意兩片蓮花花瓣。
從穿梭巴士向外拍,可以看見澳門旅遊塔
這一條一條的鋼索,就是所謂的「豎琴斜拉式設計」,利用拉力將橋面撐起
即將進入澳門半島
從這裡可以看見兩個85米高的雙拱門設計橋塔
仔細看,是否找得到2個M,及羅馬數字III及阿拉伯數字3
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議事亭前地(葡萄牙語:Largo do Senado),佔地3,700平方米,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,廣場呈南寬北窄的狹長三角形,是熱鬧的商業及文化區,更因地處澳門中心區域,歷年上任的澳門總督,均會在此舉行儀式及閱兵典禮。
議事亭前地因為處於「澳門議事會(明朝至葡萄牙人時期稱之,2002年1月1日後改名為民政署大樓)」前而得名。1940年,澳葡政府曾豎立一個攻打前山炮台和殺害清朝將士之葡萄牙軍官「美士基打(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)」銅像,於1966年12月文革期間被華人拉倒,原地則被改建一噴水池至今,因此議事亭前地又被稱為「噴水池」。
噴水池
在此大部份的建築物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,因此外觀得以保留
走在這裡真的很像在歐洲的某條街道,最前方就是「民政總署大樓」
澳門仁慈堂大樓
大樓之間藏著傳統市場
不少餐廳在此舉牌攬客
建立於1587年的玫瑰堂,正式名稱為玫瑰聖母堂及聖多明我教堂(葡萄牙語:Igreja de São Domingos),起初由木板搭建,因此又稱「板樟堂」,1874年火災焚毀重建才變成至今的樣子。
教堂供奉玫瑰聖母(Our Lady of the Rosary)為主保,每年5月13日前會舉行9日敬禮,13日當天下午六點開始則舉行聖像巡遊,非常有特色的天主教節日活動。
在2006年曾進行大規模的重修,將聖堂旁的鐘樓改建為聖物寶庫,展出澳門教區的文物供民眾參觀。
玫瑰堂外觀,最上方刻有「多明我會」的徽號
教堂頂部為三角楣,是十七世紀教堂的豪華風格
延著賣草地街繼續前進,再銜接大三巴街即會到達「大三巴牌坊」。
「賣草地街」現在也沒有在賣草,這個名稱則是因為明清年間,有中國官兵駐防,因馬匹需要草料當食物,且當時人民也有以稻草作為燃料,而這條街主要就是在供應這些草料,因而得名。
沿途不太需要擔心會迷路,因為在重要的路口都會有指標,而假日人潮眾多時就更不需要擔心了,只要跟隨眾人的腳步即可。
而這邊的建築物就沒有像議事亭前地那樣有著統一的歐洲風格,在此可說是文化大混雜,中式、葡式、古早、現代的風格交錯,而各式各樣的店面也非常多,舉凡小吃、禮品店、藥局、眼鏡店、珠寶店、服飾店、甚至名品精品店都有,時間充份的話,在此可以逛上半天。不過,我們並未在此久留,再加上其實有些店家賣的東西沒有比較便宜,稍微看了一下就繼續往大三巴牌坊前進。(不過有趣的是,在這邊有好幾間鉅記餅家,一路經過了大約十家左右,但仍是以議事亭前地那一家人潮最多,應該是最便宜吧?)
無論走到哪都是人
路邊都會有路標
什麼都賣,什麼都不奇怪
遇到叉路時,就看路標吧
順著人潮前進也是個好方法
好久沒有看到扁擔了,不知裡面是否是豆花?
越接近目的地,街道越窄,道路也就更擠了
總算看到大三巴牌坊
遠遠拍,人真的很多
在大三巴牌坊前的耶穌會紀念廣場上,有座一對青年男女的雕塑安放在直徑3.2米的圓形水池,年輕中國女子將蓮花獻給一位葡國男子,而一隻仙鶴棲身於環繞二人的圓環上端,象徵著永久和理解,也代表著中葡之間的純潔友誼。
其實之前在旁邊另有一件作品是「少女與狗」,和男女的雕像合稱為「男女與狗」,但少女與狗的雕像已於2010年7月被拆走。
中葡友誼的象徵
從議事亭前地一直步行到大三巴牌坊,若中途不做停留,大約10分鐘內可到達,看到了滿滿的人潮,就可以知道這是個「必逛」景點,別只是在下方拍個照就離開,記得要登上階梯,仔細看一下大三巴牌坊的設計,而後方也有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可參觀,參觀完後,再往旁邊步行,立刻就會到達下一個景點「大炮臺」。
大三巴牌坊小檔案
高27公尺、寬23.5公尺、厚2.7公尺的大三巴牌坊,其正式名稱其實是「聖保祿大教堂遺址」(葡萄牙語:Rui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ao Paulo),簡稱「大三巴」或「牌坊」。而身為「澳門八景」之一的大三巴,於2005年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。
「三巴」是「聖保祿」的葡萄牙文(Sao Paulo),而當時聖保祿教堂為當時遠東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,所以「大三巴」的意思就是指「最大的教堂」。
目前看到的大三巴牌坊並非原本的建築全貌,而僅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(聖保祿教堂)正面前壁的遺址。創建於1583年的聖保祿教堂因為1835年1月26日因廚房起火,全數燒毀,最後剩下前壁及其前方的68級台階。而教堂前壁與中國的牌坊很像,故被稱為「大三巴牌坊」。
而教堂背後經過考查,發現了建築遺址及埋葬教士的墓地,現在變成天主教藝術博物館,展出教會的文物,供遊客們參觀。
大三巴牌坊的設計
第一層(最上層):銅鴿象徵聖神。
第二層:正中為小耶穌,圍以釘死其之刑具。
第三層:中央為聖母蒙召升天的銅像。
第四層:4位銅製耶穌會聖人。
第五層(最下層):3個入口,正門上寫有拉丁語「MATER DEI(天主之母)」。側門上有耶穌會會徽「IHS」的浮雕圖案。
遠遠的看到大三巴牌坊,以及絡譯不絕的遊客
上來了,從下方往上看很壯觀
從大炮臺的方向拍攝
牌坊的後面
遠一點再拍一張
大三巴牌坊後方已被整修,下方即為天主教藝術博物館。
旅客詢問處
從大三巴牌坊往下拍,可以看到新舊建築參雜在一起
來到澳門真的一定要來這個區域來參觀,小小的一塊區域,卻充滿了「寶藏」,老實說半天是不太夠的,可以的話最好把這一塊區域留個一天的時間,才有足夠的時間從議事亭前廳,慢慢的逛到大三巴牌坊,再到旁邊的大炮臺,仔細的逛完,回程再去買個伴手禮、吃個澳門小吃,就可以心滿意足的返回旅館。
而本次因為時間不夠,我們大約只有三個小時的時間逛,所以沒有仔細的參觀,下次再來,一定要再好好的逛,推薦給有興趣來澳門旅遊的朋友們。
留言